【跟著詩詞走江蘇│邂逅蘇式生活】常州蘇東坡紀念館 蘇軾樂天一生、終老彌留全紀錄
「兩岸大V跟著詩詞走江蘇」第五季活動以「邂逅蘇式生活」為主題,追隨千古大文豪蘇東坡的腳步漫遊詩詞江南,親炙蘇軾退休終老地常州、宜興。「邂逅蘇式生活」首站來到常州「蘇東坡紀念館」,以「東坡與常州的情緣」為主題,融匯豐富的史料及詩文紀錄,打造一步一景,以2園9景再現蘇東坡在常州的經歷和生活場景。2園為外庭歸里園和內庭憩心園,9景為顧塘迎坡、毗陵我里、心許相依、兩表乞居、紫藤斑斕、墨池洗硯、宋泉泓文、詠詩釋道、竹影送仙。常州「蘇東坡紀念館」建於孫氏館原址上,享有美名「藤花舊館」,清朝時為「湯家西書房」,為東坡迷必去朝聖地。
TEXT+PHOTO=水靜葳環遊世界366天
吃貨旅遊作家水靜葳特此感謝新浪江蘇盛情邀請,繼「兩岸大V跟著詩詞走江蘇」第一季活動走訪南京、鎮江後,睽違三年,終於再度重溫詩詞江南,參加「#跟著詩詞走江蘇」第五季活動,「#邂逅蘇式生活」,追隨我從小傾慕不已的千古大文豪、大吃貨蘇東坡!感謝拍遍無數內娛頂流明星的攝影大師鄭鵬親自操刀,為我們留下張張美好的蘇式紀錄。(PHOTO=新浪江蘇/攝影師鄭鵬)
【蘇東坡紀念館】2園9景 邂逅「東坡與常州的情緣」
吃貨旅遊作家水靜葳很榮幸參與第五季「跟著詩詞走江蘇」,拜訪了蘇軾終老之地,從蘇東坡(1036年12月29日~1101年7月28日)22歲高中進士與常州結下初緣,直至66歲仙逝,或四處調任、或遭貶流放,蘇東坡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這被世人驚嘆長達44年的顛沛流離歲月,其間,歷經時年39歲的萌願歸常、50歲定居常州、漫遊溪城、66歲終老常州,在常州的日子裡,蘇東坡呼朋喚友,遊山玩水,煮茶鬥詩,舉辦老饕盛宴,樂在「人生有味是清歡」,樂天淡然,可謂極品蘇式生活。
在「蘇東坡紀念館」500平米的偌大空間裡,以2園9景再現蘇東坡在常州的經歷、生活場景與作品、思想。在蘇東坡第30代世孫蘇東和常州蘇東坡紀念館館長趙世平精彩的導覽解說下,讓人更加貼近大文豪的思想、生活與作品。
蘇東坡第30代世孫蘇東與蘇東坡簡直是神複製!這跨越千年的爺孫倆站在蘇東坡臥像前一對照,簡直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遺傳曾曾曾……祖父蘇軾幽默感的蘇東說,這蘇東坡臥像可不是按著他的模樣來雕刻的,早在他來到紀念館前,這雕塑已經在此了。惹得大夥兒哈哈大笑!
【名人小檔案】
蘇東:蘇東坡第30代世孫,現為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常州市蘇東坡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州蘇東坡紀念館常務副館長。
趙世平:現為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常州市蘇東坡研究會會長、常州蘇東坡紀念館館長。
【顧塘迎坡】常州百姓夾道歡迎
吃貨旅遊作家水靜葳我萬分榮幸與蘇軾第30代世孫蘇東先生(左)和「蘇東坡紀念館」館長趙世平先生(中),在紀念館大門前合影留念。
一旁的「顧塘迎坡」照壁刻劃的是1101年,於官場浮沉大半生的蘇東坡從流放地海南儋州北歸,時值動盪時局,只能謝絕了弟弟蘇轍從許昌發來共同養老的邀請,當時已病重的蘇東坡決定在常州顧塘孫氏館定居。蘇東坡從顧塘橋登岸,常州百姓夾道歡迎的場景,如今盡數描繪在紀念館門口右側的「顧塘迎坡」照壁上。
【毗陵我里】蘇東坡臥像
進入蘇東坡紀念館大門後,旋即可見一尊蘇東坡臥像,雕像由常州本土藝術家冷天明完成,石座上雕「毗陵我里」四字,來源於蘇東坡的「今且速歸毗陵,聊自憩,此我里」。儘管蘇東坡從未在常州為官,卻對常州情有獨鍾,至少來過常州14次的他,留下與常州相關詩句66首、詞10首、散文103篇。
宋嘉祐2年,意氣風發的20歲新科進士蘇東坡在瓊林宴上與來自常州的3位進士相談甚歡,被他們口中常州地界的風物之美深深吸引,更訂下了「雞黍之約」。而後數十年的顛沛生活中,常州成為蘇軾心中那個「眷此邦之多君子」的「吾心安處」,蘇東坡生於四川眉山,以常州為第二故鄉,常州人稱眉山與常州有「生死之交」。
蘇東坡世孫蘇東和館長趙世平都提到,一生顛沛流離失所的蘇東坡,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但皆非他自願。唯有歸老常州,是他自主選擇。歸根究底還是常州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吸引著他,這裡有親人、有知己關心他。
【紫藤斑斕】蘇東坡最愛紫藤花
走進歸里園,花季時節可見蘇東坡一生最喜愛的紫藤花爬滿廊軒,藤花舊館,自然景如其名,如今的紫藤花廊是後人所栽建。
【兩表乞居】
歸里園西北角廊軒裡記錄了東坡呈給皇帝的《乞常州居住表》和《再上乞常州居住表》的故事,刻有東坡兩次乞居常州的文章。東坡一生顛沛流離,浪跡全國14個省市數十州,晚年一定要居住在常州,最終得以如願。
【心許相依】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歸里園的南牆上刻下蘇東坡第一次到常州時寫下的詩《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熙寧6年(1073)遭遇嚴重的水旱災害後,東南大部分地區發生饑荒,朝廷調集數萬擔糧食賑濟災民,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受命前往常州、潤州發放災糧,於11月啟程。此次差遣時間長,任務重,整整7個月奔波於常潤之間,就連除夕之夜都不能與家人團聚,親民愛民的他為了讓大家過個歡樂年,不忍打擾,遂捨棄入住驛站,將船停在常州城外,在荒野中夜宿度歲。
【墨池洗硯】憩心園東坡洗硯池
憩心園左手邊是按東坡洗硯池原尺寸進行恢復的一槽硯池,與東坡井左右呼應,原物在清朝時就被移至艤舟亭(常州東坡公園),尺寸比這個大上許多,不過這個新池依舊昭示著東坡先生一代文豪的身份。
園內西牆立有「三絕碑」,刻有蘇東坡的絕筆、絕詩和絕言。蘇東坡一生熱愛佛學,研究頗深,在人生的最後這段時間裡,對於佛法的頓悟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其中「平生笑羅什,神咒真浪出」一句,東坡引用了這樣一個佛家典故,鳩摩羅什臨終時讓外國弟子誦神咒以求逃避死亡,卻自救未果,表達的是他對生死規律的大徹大悟。
【宋泉泓文】宋代遺存古井「毗陵文眼」
憩心園庭院右手邊有一口斑駁古井,是東坡生活時的遺物,也是館內的宋代遺存,保持原址原貌,寓意一泓清泉滋潤哺育著常州文脈,有人說,東坡井蘊藏了東坡的才氣,被稱作「毗陵文眼」。
往東坡井內一瞧,尚有泉水,我忍不住說道,可取泉水烹茶之,雖非東坡先生「茶事四絕」裡所言的「水當取金沙泉水」,一旁友人說:「一口飲下立馬金榜題名。」
【詠詩釋道】眷君堂與友談詩論禪
蘇東坡與朋友錢士雄、維琳長老談詩論禪的場景復原雕像,位於憩心園後「眷君堂」正中。坐北朝南的明代楠木廳便是正堂,掛有「眷君堂」匾額,匾額之下有3尊真人大小的瓷像,其中一位是僧人模樣,維琳長老和錢世雄陪伴東坡走過了人生最後的48天。
「眷君堂」內紀錄展示著蘇東坡與常州的情緣,堪稱緣起不滅,至死方休,其中種種故事,來龍去脈,讓人對大文豪的後半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竹影送仙】東廂後院青竹林
蘇東坡向來愛竹之高潔品性,紀念館內的青竹集中在東坡所住東廂前及後院,象徵文士風骨的竹。
「松風竹爐,提壺相呼」蘇東坡喜歡寄情於山水間與好友談詩論茶,可愛用的宜興紫砂壺都太小,老是不夠喝,乾脆自己動手DIY,相傳這種東坡提樑壺,就是出自這位千古大吃貨之手。
趙世平館長謙虛地說,在無數蘇軾鐵粉面前,他只是個小學生。因為多年前一位來自台灣的台大教授來到常州,請他帶路追尋蘇軾足跡,經過幾天的交流,他也隨著台大教授愛上蘇東坡。
而「現代版蘇東坡」,第30代世孫蘇東,亦無比誠懇地訴說著相隔近千年的曾曾曾…..祖父的生平與思想,以及蘇氏家訓等等,講到汗流浹背,汗濕了半身衣衿,瞧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問,不時心有戚戚焉,竟不捨稍事休息,令人動容。
蘇東坡與常州情緣 初緣中吳~終老常州
元符三年(1100),蘇軾在儋州遇赦北歸。經過近一年的旅途勞頓才到達常州。到達常州時,人們自發地來到運河兩岸,歡迎飽經風霜的東坡歸來。蘇軾在孫氏館(即現在的「蘇東坡紀念館」)住下來後,一直處在病中,艱難地消磨著最後的時光。
西元1101年農曆七月二十八日,蘇軾病危。在家人及錢世雄、維琳長老等友人的陪伴下,蘇軾安然而逝。驚悉噩耗,常州市民在街頭相告痛哭,紛紛湧向孫氏館與東坡最後一別。米芾帶也從真州趕來祭吊。次年,蘇弒的棺木被運往許昌。離常這天,運河兩岸又豎起了人牆,目送裝載著蘇軾靈柩的船隻,緩緩西北而去。
北宋時,宜興隸屬常州,如今隸屬無錫。今日的常州「蘇東坡紀念館」為蘇軾最後彌留、仙逝地,而位於陽羨(宜興古稱)蜀山下,倚山臨河的「東坡書院」則是蘇軾「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蘇氏一家人的居所。都說常州是蘇東坡終老地,但大家對這兩處的典故常常弄不清楚,在「蘇東坡紀念館」聽取、獲得無數故事,細理脈絡後,將一代大文豪蘇東坡與常州的情緣故事整理如下:
初緣中吳(西元1056年,蘇軾年21歲)
嘉祐元年(1056)五月,蘇洵攜兒子蘇軾、蘇轍從家鄉四川眉山抵京師汴梁(今河南開封)參加禮部的秋試。在等待的日子裡,除專心攻讀,蘇軾結交了一批各地趕考的學子,印象尤深的是常州晉陵縣人胡宗愈。他們常歡聚共飲,互相贈詩,得知常州地處中吳要輔,翠陵綠疇,河網密布,珍泉香茶名聞天下,不禁心馳神往。
次年三月的殿試,皇帝親賜章衡、蘇軾、蘇轍兄弟等388人進士及第。當晚的瓊林苑,朝廷宴請新科進士。而蘇軾的鄰座恰是常州宜興的蔣之奇、單錫。酒酣耳熱中,蔣之奇介紹了家鄉之美,並邀他作客常州:「豈敢便為雞黍約」,蘇軾當即允諾。
微醺中蔣之奇誇耀起常州儒風蔚然:「這兒每十多人中便有位常州人。」蘇軾搖頭不信,蔣隨而向鄰桌打了個招呼,一群人迅速湧來:「這是常州武進縣人胡憲臣、胡信臣、孫雲、蘇舜舉、嚴勳;這是常州晉陵縣人丁騭(ㄓˋ)、張思、胡象德、姚仲容、張臣⋯⋯」蘇軾徹底折服,由衷敬佩:「不愧延陵季子真傳弟子。 」
野宿城東(西元1073年,蘇軾年38歲)
熙寧四年(1071)七月,蘇軾調任杭州通判,當年十一月蘇軾帶全家乘船沿著運河途經常州,這是他第一次踏上這方土地。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宋神宗委派蘇軾前往常州、潤州(今鎮江)救災賑飢。於臘月下旬至常州無錫縣,遊惠山,訪道人,「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除夕下午,船抵常州城東,蘇軾下令泊舟。船家大惑不解,因為毗陵驛站僅距數里,完全可享受高級的食宿。手下人欲登岸,通報常州官府,也被喊住。原來他不願在萬家團聚的良辰打擾地方官員,堅持不上岸,讓他們過一個團圓夜,歡樂年吧!
一人漂泊在外,家人又在杭州,身體也不適。凝視著昏糊的城郭,思親之念愈濃。在船艙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蘇軾,動情地連書詩《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兩首。次日,蘇軾望著遠去的常州城,深情詠道「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萌願歸常(西元1074年,蘇軾年39歲)
賑災的半年間,蘇軾的足跡踏遍了常州所屬的晉陵、武進、江陰、無錫、宜興五縣,留下眾多醉醇的文芳墨香。
他到江陰山觀的小香山探梅,題匾「梅花堂」;把江陰命作「芙蓉城」並書詩《芙蓉城》;穿行無錫鄉間,實踐「瓊林宴之約」,在單錫陪伴下遊覽了張公洞、玉女峰等名勝。丁蜀鎮的「獨山」,蘇軾遊後感嘆「此山似蜀」,從此當地人改稱「蜀山」。紫砂壺是那兒的特產,他尤鍾愛,並親製一把三足提樑的大紫砂壺,書刻「松風竹爐,提壺相呼」,後人將這種式樣譽為「東坡壺」。
在常州城東的太平興國寺春遊時,面對盛開的牡丹,蘇軾專題小詩:「一朵淡黃微拂掠,鞓(ㄊㄧㄥ)紅魏紫不須香。」漸漸的,他竟萌發歸老常州的心願。
熙寧七年(1074)五月,錢世雄懇求蘇軾為其父親作篇《哀詞》,他思量再三,待情感凝聚,急揮而就。哀其屈,悲其命,極慷慨,且有意蘊含與腳下這方土地永遠融合的摯願。「大江之南兮,震澤之北。吾行四方而無歸兮,逝將此焉止息⋯⋯獨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於是歸來常州之願成為他終生的追求。
定居常州(西元1085年,蘇軾年50歲)
蘇軾先後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也曾數次被貶。元豐七年(1084),東坡貶移汝州,乘船繞道江南。九月底,東坡來到常州,搭舟放棹荊溪,訪田問舍,鄉遊交友,最後瞧中湖滏鎮附近一處曹姓田莊,「買得一小莊子,歲可得八百碩,似可足食。」
十月二日,他在舟中揮書《楚頌帖》,摯情如瀉:「吾來陽羨⋯⋯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十月十九日,他寫下了哀情至切的《乞常州居住表》:「臣先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饘粥,」請求皇帝,「欲望聖慈特許於常州居住」。不料上表投遞揚州官府石沉大海。蘇軾全家在揚州待了近月無消息,無奈繼續北上。年底在泗州(今盱眙)等待,隨後,東坡提筆書《再上乞常州居住表》,「吾方上書求居常州,豈魚鳥之性,終安於江湖耶。」
隔年二月初,東坡全家抵今河南商丘,不久朝廷新令到,批准他常州居住。如願的蘇軾本欲即刻調轉船頭南歸常州。不料,神宗三月五日去世,才不得不留在商丘參加哀悼活動,於五月二十二日抵達常州。
漫遊溪城(西元1085年,蘇軾年50歲)
歷經周折,東坡終於回到常州一這朝思暮想的土地,遊遍溪城,不少寺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太平興國寺法華院,不禁醉倒薝葡亭,信手而題:「六花薝葡林間佛;九節菖蒲石上仙;何似東坡鐵拄杖,一時驚散野狐禪。」到城東門外的報恩寺拜訪長老,脫口贈詩:「碧玉碗盛紅瑪瑙,井華水養石菖蒲。也知法供無窮盡,試問禪師得飲無⋯⋯」
時原黃州通判孟震退休後,特繞彎常州尋訪蘇軾,兩人相逢,都恍若夢中。「年來轉覺此浮生,又作三吳浪漫遊⋯⋯」陪遊中連吟詩三首:「知君此去便歸耕,笑指孤舟一葉輕;待向三茅乞靈雨,半蒿流水送君行。」
數日後,東坡攜全家定居宜興田莊,但命運總不讓他有塊寧靜的天地,朝廷政局急劇變動。很快朝廷調令便到:「知登州(今山東蓬萊)軍州事」。由於屢受磨難,看透塵世,他不願再踏仕途。凝視著門前流淌著的溪水,東坡遲疑不決,拖延著老不動身,常州知州竟派士兵到他家直接「護送」。這年六月,蘇軾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常州。
萬里寄情(西元1100年,蘇軾年65歲)
元符三年(1100)春,久住海南儋州而倍感孤寥寂寞的東坡猶如天降般地迎來了一位江南文士葛延之。他與東坡本素不相識,而僅是仰慕其大名,同情其遭遇,挑簦萬里,從常州江陰跨海來訪。他們在一起生活了一個多月,長談江南的風土人情。葛延之懇請蘇軾傳授一點寫文章的秘訣。為此,東坡將文章作法寫在葛延之穿的袍子裡面:「不得錢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同時,他也向葛延之透露了自己寫書法時,為何大小字自若。「世人寫字,能大不能小,我則不然,胸中有個天來大字,世間縱有極大字,焉能過此?從吾胸中天大字流出,或大或小,唯吾所用。 」臨別時,葛延之拿出親製的龜冠,代表吳越之民,祝福東坡龜壽長命。「海南神龜三千歲,兆葉朋從生慶喜」,東坡無物回禮,唯有贈詩相謝,「君今此去寧復來,欲慰相思時整視」。這也為東坡不久後返歸常州,埋下了伏筆。
天涯北歸(西元1100年,蘇軾年65歲)
元符三年(1100)六月二十日晚,蘇東坡離開了生活三年的海南島,渡海回到大陸,先到廉州(廣西合浦縣),不料僅安頓一個多月,朝廷又令移住湖南永州。十一月中旬,載著東坡全家的船沿著北江航行到英州(今廣東英德)境內的湞陽峽時,突接到朝廷新令:在外州軍任便居住。
蘇軾極自然地將目光投向常州和在中原的弟弟蘇轍。「遂渡嶺過贛,歸陽羨(今宜興)或歸穎昌(今許昌),老兄弟相守過此生矣。」隔年三月東坡在江西贛州等船時,在給常州老友錢世雄的信中表達:「此行決往常州居住,⋯⋯與公杖履往來,樂此餘年,實踐《哀詞》中始願也。」
孫氏贈宅(西元1101年,蘇軾年66歲)
建中靖國元年(1101),東坡對餘生的落腳處,依然徘徊。四月,船經長江,東坡收到弟弟來信,盼兄長定居許昌為伴。下旬,船泊當塗,錢世雄從常州派來的專使告知,已借到孫姓人家的宅院。東坡覆信中模稜兩可:「為子由(蘇轍)書來苦勸歸許,從此胸中殊未定。」五月抵金陵,決定去許昌,叫兩個兒子將宜興的田莊變賣為北上的路費,船則泊儀徵江面等候。
月末的一天,東坡赴鎮江金山寺與江南的親友道別,得知朝廷政局又變,驚弓之鳥的東坡當即決定:「今已決計居常州,借得一孫家宅,極佳。」孫氏館,位於城中心的顧塘橋畔,是東坡委託好友錢世雄選定,是命運讓他選擇了常州這方土地,「然某緣在東南!」最終如願以償。
毗陵我里(西元1101年,蘇軾年66歲)
六月十二日,東坡全家抵潤州(今鎮江)。時民眾知東坡蹤跡,聚觀如堵,大江南北都在流傳他將入朝為相。當時東坡的政敵原宰相章惇被貶往嶺南,此時恰暫居鎮江,其幼子章援是東坡門生,怕他東山再起,報復父親,便惶恐地修書一封,望老師入朝後能讓父親「東歸田里,保養垂年。」
東坡讀後思緒萬千,強撐病軀揮書答道:「某與丞相(指章惇)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為讓章惇健康,他推薦「自養內丹功。」自己曾作《續養生論》,現固病無法翻尋,到常州後一定寄錄。至於未來,「今且速歸毗陵,聊自憩,此我里!」
萬人空巷(西元1101年,蘇軾年66歲)
建中靖國元年(1101)六月十五日,載著東坡全家的船駛離潤州。這條常潤道,他已往返十多次,熟悉而又親切,不覺一別已十年。進入常州境內,正是下午最酷熱的時辰,錢世雄專候城西的奔牛迎接,鄉民聞知,千萬人沿運河兩岸圍隨而行。欲一睹東坡仙骨神貌。
為滿足鄉親們冒著久候的願望,他頭戴小冠,衣披半臂,上身半裸坐於船頭艙板。望著潮水般起伏的人流,不覺幾分慚意,連連道:「莫非看煞我蘇軾否。」夜幕將臨後,船離運河入城,最後停泊於城中心的顧塘橋畔,全家遷寓孫氏館。他隨後上表朝廷乞求退休,文中言極哀:「今已至常州,百病橫生,四肢腫滿,渴消唾血。全不能食者,二十餘日矣。⋯⋯欲望朝廷哀憐,特許臣守本官致仕。」
巨星殞落(西元1101年,蘇軾年66歲)
建中靖國元年(1101)六月下旬,蘇軾病重,錢世雄天天按時趕來照料,杭州徑山寺維琳長老見東坡病況嚴重,也趕來探望陪伴。一見老友,東坡的精神為之一振,幽默感也上來了,「我昔嘗為徑山客,至今詩筆餘山色⋯⋯」。七月二十五日,病情惡化。他拚全力與維琳最後書別:「某嶺海萬里不死,而歸宿田里,遂有不起之憂,豈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細故爾,無足道者,惟為佛為法為眾生自重。」
二十七日,東坡上身燥熱,而下部卻漸漸涼寒,氣似快似慢。二十八日,東坡呼吸越弱,除家人,錢世雄和維琳緊挨身側。眼見氣息將離,維琳湊耳大呼:「端明宜勿忘西方!」東坡喃語:「西方不無,但個裡著力不得。」世雄補上一句:「固先生平時履踐,至此更須著力。」東坡淡淡答:「著力即差。」長子蘇邁連問後事,東坡始終未回話,當天平靜離開人世。
里人情淵
驚聞噩耗,常州百姓在街頭相告痛哭,紛紛湧向孫氏館與東坡最後一別。東坡遺體就安放在館內的東小樓。常州商界自動休市三天,悼念這位巨星。隔年五月,東坡的三個兒子及部分家人護送蘇軾的靈柩,通過運河,走水路運往河南。靈柩離開常州那天,運河兩岸再次豎起靜穆的人牆,目送著裝載著東坡靈柩的船隻,緩緩西去,送別這位令里人引以為豪的故人。
東坡臨終前,將浸凝其父子三人心血的《易傳》、《論語說》、《書傳》三部經學著作的手稿交給錢世雄。當時東坡的所有作品都被朝廷封殺,但不久,《易傳》還是被偷刻出版,只是書名改為《毗陵易傳》,作者名為「毗陵先生」。
MORE郵輪新訊 Cruise環郵世界366天FB粉絲團
MORE趣味旅記 水靜葳環遊世界366天FB粉絲團
美食旅遊作家水靜葳~吃遍50多國的吃貨旅遊作家曾瀞葳~環遊世界的終生旅人!愛玩愛吃愛分享!旅遊作家、旅遊雜誌總編輯,現為環遊世界366天總編輯、ETTODAY等特約作家。大學開始幫旅遊、網路雜誌等媒體採訪至今,2000年經營社群部落格,左手寫詩,右手攝影畫畫,斜槓族~自媒體、行銷人!
一般留言